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的手抄报

时间: 保燕2 名人故事

  “日月如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已成为过去,成为美好的回忆。”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的手抄报,供大家阅读!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的手抄报(一):美女主播朱丹--我不是生下来就美丽

  朱丹,被誉为浙江卫视最贵女主持,那美丽的笑容,大气的主持风格,被众多人喜爱。

  然而,谁知道,2003年,她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只是以替补身份进入一家电视台实习。作为职场新人,她每天都干很多工作,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没有工资,没有人支持她,也得不到任何承诺,那一纸聘书不知在哪里,梦想的金字塔不知距离自己有多远,她有些迷茫。

  经济困窘的她租住在一间特别小、整天看不到阳光的房子里,只为了省钱。每天下晚班后,她要气喘吁吁地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回到住所。因为天黑,因为害怕,她常常三步并作两步,连走带跑。

  她租住在六楼,楼梯年久失修,也没有楼灯,每天晚上她都屏住呼吸,沿着漆黑的楼梯,自己给自己打气,一步步爬上去。尽管已经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但她仍然坚持每天看一小时书才上床睡觉。她记得大学时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讲过的故事: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时,拿开挡板,鳄鱼依然不进攻,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它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后活活饿死了。“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在最绝望处保持希望,我的人生终将辉煌!”她握紧拳头为自己加油,然后微笑着抱着枕头安然入睡。

  也有无比失落、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比如说参加工作第二年,自己的节目被投诉,受到领导的批评,她委屈地在卫生间哭了好一阵子。回到住所,她一个人默默地又看了一遍周星驰的经典影片《喜剧之王》。看到身处底层仍含泪拼搏的尹天仇在大海边流着泪高喊“努力!奋斗!”时,她泪流满面。然后,她擦干眼泪,又打开电脑,笑容再次绽放。她哼着喜欢的歌曲,看自己往日的节目录像,希望能从中找到不足。

  一年365天,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即使生病也如此,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她慢慢地在台里脱颖而出,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从新闻节目《新闻晚报》,到访谈节目《太可乐了》,再到娱乐节目《我爱记歌词》,她变得如鱼得水,更加游刃有余。身为标准的80后的她,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一跃成为国内一线主持人,而同为综艺一线主持人的汪涵、何炅、谢娜等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另外,她还推出新歌《你是我的巧克力》、主演电视剧《爱上女主播》、主持七夕综艺晚会……她的档期越来越满,音乐、影视剧、主持全面开工。近日,在百度与旗下高清视频网站奇艺联合展开的“全民都爱女主播”票选活动中,她的得票数与央视董卿并驾齐驱,入选“多才多艺女主播”。对此,她很谦虚地回应:“我和董老师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随名气一块增长的,还有她的收入。几年前,她的单场主持出场费只有3000元,现在是15万,达到无数业内前辈望尘莫及的高度。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的手抄报(二):比尔·盖茨--创业者的少年时代

  说起比尔·盖茨,估计不知道他的人很少,这个微软帝国的创始人,这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这个多年的世界首富。他的财富故事,他的创业故事,他的成长故事,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给大家讲讲吧!

  比尔·盖茨的童年最喜欢做的事是反复看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

  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而又笨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

  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给他实现了,而且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盖茨看的书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次忽然对他四年级的同学卡尔·爱德:“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于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回为小草千遍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他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纪常常如大人股的深思熟虑。

  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来到人世的宝贵机会。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元上的诺言……”那么“诺言”是什么呢?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在另一篇日记里又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这种“追赶生命”的意识,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极少有的。

  盖茨所想的“诺言”也好,追赶生命中要抢救的“东西”也好,表现在盖茨的日常行动中,就是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或者体育竞赛,他都会全心全意花上所有时间去最出色完成。

  一次,老师给他所在的四年级学生希置了一篇关关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页的篇幅。结果盖茨利用他爸爸书房里的百科全书和其他医学、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盖茨浮想联翩,竟写出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使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讶!大家说他:“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来个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呜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盖茨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

  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了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幢查站,当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医治,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他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的手抄报(三):贝聿铭--富二代怎么变成建筑大师

  贝聿铭,是一个长着中国面孔的美国人,誉满天下的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遍布全世界,是年轻建筑师们学习的对象。

  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学子成长为著名建筑师的呢?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苏州,是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是银行家。从小,贝聿铭就接收西方教育,在苏州最好的贵族学校读书。

  17岁,贝聿铭在父亲的安排下,赴美国读书。18岁,高中毕业,他想继续就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可是他父亲却反对。父亲是银行家,他希望长子能继承父业,前往英国攻读经济学。他认为英国的教育不仅严格,而且规范,何况贝祖诒与英商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的银行家有密切交往。

  可此时,贝聿铭已经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当他把宾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面前时,那个银行家父亲沉默不言,导致之后两个星期父子都没说一句话。

  贝聿铭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后才知道,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常青藤联合会(Lvyleague)的大学组织,它是由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布郎、达特芳斯、宾夕法尼亚等8所名牌大学组成的,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常青藤”中的地位最低。年轻气盛的贝聿铭凭着自己的勇气,找到了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仅两个星期后,他就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贝聿铭在艺术和设计上的天赋很快被院长发现,并成为院长最心爱的学生。

  这一次转学是贝聿铭人生的转折点,一般人没有他这勇气,也没他父亲有钱,他能转学成功,那是天命。

  毕业后,贝聿铭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为“最佳大型非居住建筑设计师”。他还获得了1983年国际普里兹建筑学奖金。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但一九八八年,他却在新建成的金字塔内获密特朗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后来,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标志。

  贝聿铭对法国最伟大的园林建筑师安德莱·勒诺特尔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在卢浮宫一带不断地来回走动。最后,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终于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说:“要不是那几个月对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就不会接受这个项目。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项目必须得做,而且我有能力做这个项目。”贝聿铭第四次来巴黎时对密特朗和兰讲述了他的构思。他说:“当时我脑子里还没有金字塔,但有一点很明显,新卢浮宫的重心必须是拿破仑庭院。”

  仔细分析一下,密特朗选择贝聿铭确实令人困惑。众所周知,巴黎人对外国人插手做事本来就满腹狐疑,更别提让一位纽约人来修整他们的国家珍宝馆了。而一个公开批评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行径的社会党政府居然聘用一位美国建筑师担负一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国家级使命,这件事本身太具讽刺意味。人们自然不会对此置若罔闻。看起来,密特朗的选择几乎是注定要招致广泛的抱怨。从一开始,密特朗和贝聿铭似乎就是一种危险的联合。

  一时间,对贝聿铭进行攻击成了轰轰烈烈的要事,其带头人就是一群头衔各异的历史学家和政客,还有与此事毫不相干的自我命名的各种委员会。反金字塔派团结在“巴黎不要金字塔”和“不许干涉卢浮宫”等口号下。每天,巴黎人都不甘落后,以佩戴上面写有“为什么要造金字塔?”字样的圆形小徽章表示他们的不满。贝聿铭的女儿贝莲(音译)看到,他们在街上走路时,女人们朝他父亲的脚上吐唾沫。“我刚张开嘴,”她说,“想回敬她们几句话,却看到父亲很镇定。他的态度是,咧嘴笑笑,忍着点。他在一场令人极其不快的会谈或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只是轻轻地笑笑;他会说‘那可真棘手’。”无孔不入的法国报纸兴高采烈地记录下被它们称为“金字塔战役”的这场建筑论争的每一个新动态。这个名称的出典是拿破仑的埃及战役。但法国报纸援引它是为了讽刺挖苦贝聿铭的设想。讽刺性周刊《鸭鸣报》在“密特朗姆西一世和他的金字塔”的通栏大字标题下编撰了一则挖苦总统的故事。

  “金字塔战役”绝不仅是围绕卢浮宫进行的一场无关紧要的小争执;它成了与法国文化的未来直接相关联的哲学大争辩。作为代表法国光辉历史的建筑物和法国革命后该国文化的枢纽,卢浮宫肩负着比任何可比照的美国建筑物都要深沉的象征意义。卢浮宫的历史大体上就是法国的历史。同时,贝聿铭也卷入了一场政治权力的争斗。在野的保守党把执政的社会党视作自然秩序的可怕的扭曲者。他们抓住金字塔不放,并借此公开诋毁其担任总统职务的庇护人,唆使民心偏离后者的各项社会党规划。所以,贝聿铭的金字塔成了法国政治拉锯战的支点。

  胸有成竹的贝聿铭为使自己稳操胜券,就决定在密特朗的反对者中找一位同盟——一个原本可以通过诋毁金字塔获取政治资本却情愿抵制这种诱惑的保守党成员。这个人就是巴黎市雅克·希拉克。贝聿铭在位于马提农饭店的办公室拜访了希拉克,并且投其所好,大谈城市规划。贝聿铭向希拉克保证,要给卢浮宫动手术,使它和巴黎市重新统一成一体。希拉克表示了。他告诉新闻界,他“并不仇视”贝聿铭的项目。私下里希拉克却告诉贝聿铭:“从城市规划的观点看,这个项目几乎是十全十美。”“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胜利”,贝聿铭说,“那是绿灯。从那时起这个项目就像法国人说的那样势在必行了。”在1985年春天,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们在高大的描绘得十分亮丽的木挡板后面破土动工,六辆装点着红、白两色旗帜的起重机也开进了工地。在公众心目中威望的下降威胁着大卢浮宫修复工程。假如保守派在1986年的国会大选中赢得控制地位,他们就能置贝聿铭的规划于死地或者大幅度修改他的规划。如果在密特朗参加1988年度的重新竞选之前,金字塔仍然未能竣工,那么密特朗也许会在迫不得已中把揭幕式上剪断三色彩带的荣誉移交给他的继任。为了保证密特朗能为他最珍视的项目剪彩,贝聿铭的工作组把活动房屋搬到工地上,每周工作七天,每天日夜不停地干活,以便在1986年4月底之前完成挖土工作。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在1986年的大选中保守党又一次在国会中获得微弱多数,迫使密特朗破例任命其长时间的政治对手雅克·希拉克担任。就这样,密特朗在第一个任期还剩下两年的时候进入了被人们含糊其词地称为联合的岌岌可危的权力分享体系。

  在1988年3月4日,在距离总统选举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内举行典礼,授予贝聿铭荣誉勋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种别扭的权力分享体系助了密特朗一臂之力,使他能够超然于各种争论之外。而希拉克却要对付各种令人头痛的日常难题。1988年选举临近时,密特朗前景看好。这位总统把激进的主张转换成中庸的实用主义,就此挽回了他在公众中的威望,也因此保住了他的总统宝座。这是现代法国政治舞台上最令人叫绝的复辟之一。在一个任期快要结束时,密特朗已经获得了“伟人”的至高无上的神秘色彩,虽然他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曾对皇权独裁主义大加攻击。在选举那天,密特朗和往常一样退避到勃艮第的一家小酒店等待选举揭晓。当结果表明密特朗大获全胜时,酒店老板带着他自己的创造发明走进餐厅——那是一个冠以小巧的金字塔复制品的蛋糕。金字塔已成了密特朗在政治上东山再起的象征。

  尽管离正式的总统就职仪式还有八个月时间,可庭院和金字塔——卢浮宫崭新面貌的象征——已经在1988年7月3日那天全部竣工,向世人展示了它们的风采。贝聿铭以超人的智慧完成这个复杂的设计任务,也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天才。

  建筑就像凝固的诗与画,建筑的每一根线条中又流淌着美妙的旋律,所以人们称建筑是大地上的艺术。古往今来,我们的世界上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建筑艺术精品,它们的创造者因此而声名不朽。在这些大师之中,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堪称20世纪成就最高的建筑艺术大师。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的手抄报(四):拉斐尔--天才就是不断奋进

  提到西方绘画大师,没有人会忘记拉斐尔,他是古典绘画派的大师,其画作至今为人们喜爱。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他的成长在文艺复兴时期,他的成长故事值得后人学习。

  公元1843年,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一个绘画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宫廷画师。拉斐尔排行老三,他的两个哥哥却夭折了,所以拉斐尔出生后,父母都对他更加呵护,并给他取名为“拉斐尔”,意大利语中就是天使的意思。

  父亲希望子承父业,拉斐尔在8岁时就开始学习作画,10岁时就已掌握所有的绘画技巧。为了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准,父亲还不断带儿子四处拜师,并大力鼓励他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11岁时,拉斐尔的父亲去世,他到了一个画家的画室里学习。

  16岁时,拉斐尔离开家乡,前往意大利北部,想拜当时一位著名的画家为师,可那位画家对拉斐尔说:“我这里是个小地方,会埋没你的天才,你要到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去。”

  就这样,拉斐尔再次出发,来到佛罗伦萨,拜著名画家佩鲁基诺为师,学习色彩感觉和透视原理。

  在21岁时,拉斐尔创办独立画室,他的画作《圣母的婚礼》,既借鉴了老师又超过了老师,流畅的线条、优美的人物、形与空间的和谐以及纯净明丽的情调,都体现着他早熟的天才,并预示了他后来的发展。

  达·芬奇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而拉斐尔的艺术则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羽毛已经丰满了,他可以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他想到罗马去一显自己的才能,让世人看一看谁是当今意大利最优秀的画家。

  29岁,拉斐尔创作了《花园中的圣母》,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不久,他用这位少女做模特儿,创作了这幅名画。因这姑娘是园丁的女儿,故这幅画又称《美丽的园丁之女》。

  32岁,拉斐尔受教皇的邀请,来到罗马工作。教皇给拉斐尔的任务是,在进入教皇宫的签字大厅内画四幅寓意壁画,题名为“神学”、“哲学”、“法学”和“诗学”。这些壁画虽然是为罗马教廷服务的,但拉斐尔巧妙地将人文主义精神和希腊古典艺术美融入到壁画中。

  33岁,在罗马期间,拉斐尔画了着名的《西斯廷圣母》。这幅画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所创作的。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帷幕刚刚揭起,一位身披长袍、赤足的母亲,怀抱婴儿,从云端冉冉地降临人间。人群欢声雷动,热烈地迎接圣母的到来。画面左侧跪着教皇,仰望圣母表示自己的崇敬心情,并以手示意,好像是把圣母介绍给观众。右侧蹲着的是一位女圣徒,她内心充满喜悦,把头刚从圣母的方向转过来,注视着下面的两个小天使。画面下端的两个小天使活泼可爱,他们翘首仰望圣母,又若有所思。这两个小天使,据说拉斐尔是根据他对门面包房的两个小男孩画成的。

  拉斐尔虽然受到教皇的器重,但他对教会的黑暗腐败非常不满。有一次,两个红衣主教对他的创作品头论足,说他把圣彼得和圣保罗两个圣徒的脸画得太红了。拉斐尔当即讥讽道:“我是故意画得这么红的,两位主教大人,他们在天堂里看到你们这样的人在治理他们的教会,所以他们脸红了。”

  天才的成就,引来繁重的订画任务,这是拉斐尔的光荣,也是他的悲剧,太大的名望终于把他压垮了。37岁那年,天才的画家拉斐尔告别人世。

286483